最近几天,您的朋友圈是否被一大批晒雾霾的照片刷屏了?雾霾天气严重污染了国内大多数地区。面对持续不散的雾霾,《生命时报》记者采访中、西医及环境、营养领域的多位专家,共同为应对雾霾天出谋划策。
为啥今年雾霾天那么多?
雾霾天的增多,让口罩、空气净化器、润喉糖成为了热销产品。曾在2003年非典期间“名声大噪”的N95口罩,由于其较好的防护效果,再次成为人们选购的重点。据媒体报道,雾霾天气时,某大型网络商城“N95”口罩的搜索指数飙升了1162.6%,成交指数上升1012.5%。其中,北京地区的搜索和成交比例最高,就连一次性口罩都面临断货。
在北京一家大型家电市场,记者看到,空气净化器被摆在显著位置,各式各样的有近20台,价格从1000元—4000元不等。销售人员正在向消费者介绍其中的一款产品,不少人都感兴趣地上前询问相关信息。家电市场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:“空气污染严重时,空气净化器卖得非常好,特别是有小孩和老人的家庭来买的很多。”空气净化器在网上的销量也很惊人。记者在网络商城中输入关键词,可搜索到近500种各品牌产品,一款“明星产品”的销量更是超过了一周千台。
近两年雾霾为何席卷全国,特别是一向被认为宜居的江南等地也未能幸免?环保部环评常聘专家库成员、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认为,可能有以下三大原因:
首先,污染物的长期累积。“其实,从上世纪50年代起,中东部地区的污染就在逐年加重。今年1~3月,中东部地区也出现了雾霾天,只是没这次严重,关注度没有这么大而已。”彭应登说,从多年数据来看,经济发展使得长三角、珠三角地区的污染显现出累积效应。
从来源上看,雾霾的南、北方差异并不大。《绿皮书》显示,中国雾霾天气增多,最主要的原因是石化能源消费增多造成的大气污染物排放,其来源包括热电排放、工业,尤其是重工业、汽车尾气、冬季供暖、居民生活(烹饪、热水)、地面扬尘等。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李彩亭告诉《生命时报》记者,很多人不理解南方冬季不集中供暖,为何雾霾还如此严重。其实,火力发电导致的燃煤污染和汽车尾气排放,都是空气污染加重的重要原因。包括南京等地集中进行的秸秆焚烧,也对当地空气中PM2.5的增加负有一定责任。
其次,天气因素不利扩散。李彩亭说,雾霾是污染与天气共同作用的结果。今年至今为止,全国各地降水普遍较少,且多是无风天气,不利于污染物扩散。彭应登认为,南方湿度较大也不利于PM2.5的扩散。不过,相对而言,北方更易出现沙尘天气,会进一步加重污染。
最后,雾霾区域化明显。这是近两年雾霾的特点之一,跟城市发展的规模化、密集化不无关系。彭应登认为,这体现出了城市发展过程的种种问题。“城市与城市之间没有留下足够的缓冲带,城市内部也存在过密的问题。一旦遇到不利的气象条件,就会导致污染物的堆积,加重累积效应,并阻碍污染物的正常扩散,临海城市也会受影响。”彭应登说,越来越大的城市布局,以及城市间绿化带的不断被蚕食,都将成为日后空气污染加重的隐忧。
有些病最怕碰上雾霾天
雾霾天导致各大医院呼吸科、儿科、变态反应科就诊人数都有所增加。各科专家表示,面对雾霾侵袭,很多病更易找上门。
感冒在雾霾天更易发作。PM2.5进入呼吸道会刺激并破坏气管黏膜,导致其抵抗病毒、细菌进入肺部组织的功能下降。因此,雾霾天感染呼吸道疾病的人群会增多。再加上雾霾高发的夏秋之交,降温频繁,昼夜温差较大,也导致这段时间去医院看感冒、发烧的患者骤增。此外,患有哮喘、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,可能造成肺部感染,甚至出现急性加重反应。专家建议,应加强锻炼,提高自身免疫力。每天可用淡盐水漱口3~4次预防感冒。咽部痛痒时,温热的茶水和汤都能缓解。
过敏遇上雾霾天更严重。PM2.5中大多含有毒物质,通过鼻腔吸入人体,会直接损伤鼻腔组织,引发并加重过敏性鼻炎。北京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柯会星表示,有人表现出明显过敏症状,比如流鼻涕、打喷嚏、眼睛痒、干咳等。要预防过敏性鼻炎的侵扰,在雾霾天外出,最好戴上医用N95口罩,回家后及时清洁手脸,并使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。
雾霾天染发更伤身。发表在英国权威杂志《材料》上的研究显示,染发剂含有有害化学物质仲胺,与烟草、烟雾或空气中的废气反应,会形成强致癌化学物亚硝胺,并可能在皮肤和头发中停留数周、数月甚至数年。染发后如长期待在烟雾环境里,应勤洗头,及时去除吸附在发丝上的有害物。雾霾天出行最好戴帽子,进屋后马上脱外套,减少室外脏空气对身体的危害。
最重要的是,“PM2.5等污染物对呼吸系统的影响是很直接的。”309医院呼吸科主任赵卫国表示,每当北京连续出现雾霾天气后,309医院呼吸科就诊人数就会明显增多,其中很多都是患有老慢支等基础疾病的老人。中日医院干部诊疗科主任陈欣也发现,连续几次的雾霾天气,使得门诊中出现了大量呼吸系统疾病患者。
多位专家均表示,虽然目前医学领域还没有具体的研究能说明PM2.5将对身体造成怎样的危害,但他们认为,PM2.5进入呼吸道会刺激并破坏气管黏膜,导致气管黏膜杀灭病毒、细菌和抵抗它们进入肺部组织的功能下降。原本身体健康的人群可能会出现咳嗽、气管炎等症状;患有哮喘、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,则会因此造成肺部感染,引起气短、胸闷、喘憋等不适,甚至出现急性加重反应。陈欣主任告诉记者,除了导致慢性疾病加重外,微小颗粒物进入肺泡,还会降低身体抵抗力,诱发急性症状,造成感染。有数据显示,欧盟国家中,PM2.5致使人们的平均寿命减少了8.6个月。
关于雾霾你必须知道几件事
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姜良铎教授认为,面对雾霾天气,老百姓真正能做的并不多。“因为‘废气’一旦被吸入就无法排出,我们只能从减少吸入和降低污染物伤害的角度来进行防护。”
清肺食物能起多大作用?
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老年科主任郝瑞福表示,人们熟知的养肺食物,如梨、荸荠、百合等,对健康人并不会起到多大的作用;但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可以适当吃一些,有益肺效果。姜良铎认为,吸入的“废气”会刺激人体产生火毒,可以吃些解毒清火的食物,如用菊花或金银花加甘草泡水。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说,食物虽然不能清肺,但木耳、银耳含有胶质成分,能清除消化道内的灰尘,可以定期食用。深绿色和橙黄色蔬菜中富含类胡萝卜素,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,强健咽喉和肺部黏膜,也能间接起到护肺作用。
生活起居应该注意什么?
赵卫国认为,老百姓应对空气污染的最常规做法就是戴口罩和减少外出,特别是污染严重时,要暂停户外运动。“上下班路上,我会戴口罩。”陈欣说,虽然戴口罩很难抵挡非常细小的可吸入颗粒物,但戴总比不戴强,还是能挡住一些较大的颗粒物;还要注意室内通风时间,比如早晨和傍晚,交通拥堵严重,空气中夹杂大量污染物时通风会适得其反;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安装空气净化器;室内吸烟和烧烤会产生可吸入颗粒物,最好避免。姜良铎说,外出回来一定要清洗口鼻,平时多喝水,可以增加新陈代谢,减少“废气”对身体的损害。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迟春花认为,应该注重改善居住环境,做饭时打开抽油烟机,炒菜时不一定要把油加热到冒烟。
雾霾天别戴隐形
雾霾天气越来越多,“身经百战”的人们已经能够娴熟地保护自己了,出门戴防护口罩,回家立刻洗脸,但眼部的防护却常常被忽略。尤其是那些戴隐形眼镜的人,雾霾天气会加重眼部不适。
眼角膜直接暴露在空气中,与空气进行氧气和水分交换、代谢物排放等。也就是说,双眼和我们的鼻腔一样,是直接在雾霾天气里呼吸的,因此雾霾天气带给眼睛的伤害也不小。首先,雾霾天气压低,如果戴隐形眼镜会加重角膜缺氧状态,容易造成角膜损伤;其次,雾霾天空气中的细小颗粒、细菌密度增加,隐形眼镜容易吸附这些污染物,并伴随着眨眼的动作,将它们带到镜片与眼球之间,刺激眼部,产生异物感、刺痛、发红等症状,甚至引发角膜炎、结膜炎等。
建议在雾霾天或是空气质量较差时戴框架眼镜。那些必须戴隐形眼镜的人,则要减少佩戴时长,减少在室外逗留的时间,不用眼的时候立刻摘下,多眨眼,或适当滴人工泪液冲洗眼角膜。同时,延长每天消毒镜片的时间,保证镜片在护理液中至少浸泡杀菌12小时。
出现不适,如何缓解?
范志红表示,咽部感到干渴时,可选择喝淡蜂蜜水,其中的糖分能促进身体对水分的吸收,蜂蜜还有润喉作用;银耳汤也能暂时缓解咽部疼痛,因为银耳汤质地发黏,不但能在咽部形成一层保护膜,而且可以减缓吞咽速度,从而增加水分的吸收。咽部痛痒时,应该吃一些软烂且润喉的食物,冰淇淋是不错的选择;温热的茶水、汤汁和温水也能缓解咽部肌肉的紧缩感,减轻疼痛;每天用淡盐水漱口3~4次可有效清痰。
郝瑞福建议,本就患有基础疾病的人,不要盲目采用网上流传的方子,最好咨询医生后再考虑使用。
期待5-10年告别严重雾霾
在大气污染治理问题上,很多发达国家都经历过与我们类似的情况,这是发展的阵痛。彭应登说,我们能做的,就是尽可能减少污染物排放,减轻其累积效应。
限制机动车数量,提高汽车排放标准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减排作用。美国空气洁净协会曾发布的一项数据显示,如果整个美国都能用上硫含量10ppm的燃油(当时的执行标准是30ppm),其降低的空气污染程度就相当于3300多万辆机动车在公路上消失。目前,我国少数城市汽油硫含量少于50ppm,但多数在100ppm,而以柴油为燃料的则可能超过1000 ppm。
限制重工业排放,尽可能用清洁能源代替燃煤等污染能源。李彩亭说,燃煤是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。虽然现在大部分燃煤都采用了脱硫脱硝的措施,以减少污染,但总排放量仍然较大,且燃烧时仍会产生烟尘。最好的方法是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取代燃煤。
给城市留点空间,可减少污染物累积。京津冀、长三角、珠三角等区域雾霾较严重,一定程度上与区域性污染分不开。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柴发合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也指出,从卫星上看,很多区域的污染已经分不出谁是谁,连成片了,城镇化已把污染集中了。彭应登认为,应该控制城市化的速度,避免形成超大城市的格局,保证城内和城间绿化带,让污染物有缓冲的空间。
“治理雾霾是一个系统、复杂和长期的过程,它不是三五年就能完成的,但或许也不用像英国伦敦那样治理二三十年。技术的进步,也许能让我们5~10年后,告别频发的、严重的雾霾。”李彩亭说。他提醒,大家平时也应有意识做些小改变如少吃一点烧烤,少做一点油炸,少开一天车。如果人人都行动,对改善环境的作用是很大的。